欢迎您访问买信网,值得托付的信托产品投资理财配置平台!
首页 > 理财知识 > 文章内容

精准投资信托,先认清这六大误区

时间:2018-11-24 21:42:48   来源:中国信托网

告别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信托业的爆发期也逐渐远去。对投资者而言,有必要改变过去一些信托产品的投资思路。
1
一味拒绝中长期产品

目前,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偏向短期,导致中长期的信托产品鲜有人问津。

不过,自今年央行降息以来,流动性释放带来的资产贬值的概率也被放大。降息时代,“短借长用”的老路未必持久,投资者在资产组合中更应尽量配置中长期的产品,提前锁定未来的收益。

2
只挑预期收益高的产品

截至目前,信托仍然维持着“刚性兑付”的神话。在很多投资者看来,信托产品与高息存款可以等同,因此选择购买时,预期收益成为第一要素。

不过,高收益的背后往往也有匹配的风险。一家企业愿意抬高融资成本,说明其可能缺乏资金,景气度未必向好,尤其是在目前经济筑底的大背景下,企业杠杆经营的风险也被放大。

同时,伴随中国经济转型,利率下行,承担融资功能的信托产品也将面临中长期收益下滑。

为此,投资者未来购买信托时,要充分对投资标的的风险、来源进行评估。

3
只相信银行的渠道

信托业迅猛发展的时期,银信合作成为信托规模化提升规模的主要路径。由于银行在我国经济中的主体地位,造成很多投资者只相信从银行的渠道购买信托。

这其实是一个误区,银行买产品不意味着就有银行背书,相反,万一产品出现问题,银行还有可能帮不了你。

第一,银行不承担产品的风险责任。信托发行时,银行仅仅扮演资金募集角色,法律意义上不必赔偿客户损失。

第二,银行在投研、产品设计上不具备优势。吸储、放贷是银行的主要功能,在信托产品的设计、调研等,都由信托公司承担职能。

4
只选政信产品
前几年,政府通过其融资平台,向信托融资进行地方基建。由于该来产品有隐形的政府信用,导致政信类信托迅速壮大规模,成为客户青睐的投资品种。

但是,地方债的压力自去年以来不断被曝光。中央出台43号文,明确收紧债务规模,该类产品一时间被严厉规范。

对此,投资者该转变政信类项目“刚性兑付”的思维,切莫认为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是无风险,相反,该学会从地区情况是否良好、政府财政是否雄厚、增信措施是否完善等方面重新考量项目来源。

5
与股票挂钩的收益高

伴随二级市场火爆,挂钩权益类的信托产品成为香饽饽。股票质押、伞形信托、阳光私募,一时间受到追逐。

然而,股市上涨期间风险也在不断积聚。阳光私募的产品,如果投顾没有缺乏足够经验,震荡阶段投研的回撤能力较弱,很容易带来净值上的损失。

而股票质押、伞形信托,虽然是以固定的融资利率供给另一方,但监管层的屡次警告风险,意味着杠杆投资/经营的风险逐步加大,投资者该谨慎对待。

6
房地产信托避而不知

由于先前的颓势,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调整。不可否认的是,该行业,尤其是一线城市以外的趋于,确实存在资产泡沫,但从周期看,考虑其占经济的比重,去库存阶段的房产不会出现断崖式的花落。

实际上,自330政策刺激以来,购房资金得到充分释放,房企也逐渐增加开工面积。供求两端回暖,在“释放流动性——贷款利率下调——房地产投资增长——经济上行”的传导周期中,房地产信托或迎来反弹。

 

推荐主题阅读
购买流程
  • 选择并全面了解产品
  • 在线实名预约额度
  • 打款至机构募集专户
  • 确认到款,回寄合同
  • 项目成立,回寄确认函
  • 定期披露项目情况
* 买信网全程不接触客户资金,承诺保护客户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