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买信网,值得托付的信托产品投资理财配置平台!
首页 > 研究报告 > 文章内容

罚是手段不是目的 谈信托公司的罚单

时间:2019-06-10 21:41:35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

  信托公司 罚单的热度未散,北方信托原总经理被查的消息又开始刷屏。在严监管的态势下,信托公司及相关人员的罚单或仍有增长趋势。

  罚,一定是有违规之处。笔者在今年4月《信托行业 罚单增多 信托公司须加强规范经营》一文中曾对信托公司近年来收到的罚单数量及原因进行过梳理:罚单数量逐渐增多,业务违规是处罚的重点,主要涉及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内控制度等,来自央行 的罚单主要原因是违反反洗钱和征信 相关规定等。近期中融信托受到处罚的原因,分别为“开展房地产信托 业务不审慎”“项目尽职调查不到位”“信托项目资金来源不合规”“信保合作业务尽职调查不到位”“投资者适当性审查不到位”,这其中暴露出该公司在某些单个业务的违规之处。再看北方信托,近年来其多笔罚单中有两次涉及房地产信托业务,其公司高管也有多位因经济问题被查。同样的问题一错再错,公司被一罚再罚,这就不仅是单个项目违规,或显示出该公司展业策略、内部管理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存在的漏洞。

  既然被罚,就应坦然面对。

  笔者认为,首先,不能谈罚色变,更不能就此认为某些公司甚至整个行业不可救药。从近期的舆论看,一旦信托公司接到巨额罚单,再加上业绩下滑,有些报道就认定该信托公司即将跌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定程度上也让投资者产生恐慌心理或不良预期。客观而言,针对某些单个业务的罚单,并不影响信托公司整体业务开展。正如中融信托在直面罚单时表态,“相关问题已严格按照监管意见整改,目前公司经营管理一切正常,各项业务在稳妥推进中”。再从金融子行业横向对比,不仅是信托公司,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接到罚单也是常态。以证券行业为例,《金融时报》记者根据证监会网站统计,截至5月31日,证监会已经通报了64起行政处罚案例,包括违规信息披露、内幕交易、发布误导投资者的信息等。证监会发布的行政处罚汇总显示,2018年,证监会全年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10件,同比增长38.39%;罚没款金额106.41亿元,同比增长42.28%;市场禁入50人,同比增长13.64%。从信托全行业来看,尽管不排除一些逾期甚至违约事件发生,但资管新规出台后,信托公司普遍加强主动管理能力与风控能力建设,信托行业总体风险可控。而且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思维导向下,监管机构不断督促信托公司强化资本管理,以满足各类非预期损失的需要。

  其次,罚只是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惩前毖后。罚了积极面对,有错即改;没被罚的也要引以为戒,不能知错犯错。事实上,行业多家信托公司表示,监管机构公布罚单内容,对信托公司的运行是一种指导和警示,因此,可通过对有关罚单的关注紧跟监管动态 ,更好地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

  再次,罚也是为了让信托公司更加合规。可以说,合规是主动避免与积极防范监管处罚的唯一选择,也是信托公司持续展业的边界和底线。合规的题中之义应包括三方面,即法律之规、监管之规、自律之规。对此,业内资深研究人士提出建议,一方面,希望信托法 律规范及监管规范得以逐步完善,尤其是配合资管新规要求,监管机构加快出台可操作的配套信托制度规范,让信托公司“有规可合”;另一方面,信托公司也应依托合规意识和合规文化,严格履行受托人义务,承担受托责任,让信托公司“有规必合”。

  最后,以身作则,推己及人。作为金融子行业的重要成员,受托资产规模达22.54万亿元的信托行业,不仅要形成自身的合规稳定局面,还须影响信托公司的交易伙伴和投资者,大家一道形成合规共同体。就信托公司而言,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坚守合规底线、练好内功,才可以更好地应对资管市场的激烈竞争,也才能够更有底气打破刚性兑付,做到“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在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实体经济和国民财富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推荐主题阅读
购买流程
  • 选择并全面了解产品
  • 在线实名预约额度
  • 打款至机构募集专户
  • 确认到款,回寄合同
  • 项目成立,回寄确认函
  • 定期披露项目情况
* 买信网全程不接触客户资金,承诺保护客户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