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买信网,值得托付的信托产品投资理财配置平台!
首页 > 资讯动态 > 文章内容

本土家族信托火候已到 “定制+标准化”迎合中国富人

时间:2018-05-05 14:00:55  

[ 中国私人财富规模22万亿美元,百万美元资产家庭总数由2012年的150万增至240万,大量高净值人士将面临个人财富和企业传承的问题 ]

在中国私人财富急剧膨胀趋势下,伴随改革开放起家的“富一代”正在或即将面临财富传承,这也日益催热家族信托的受关注度。

根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的《2014年全球财富报告》,中国私人财富规模大幅增长49.2%,达到22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中国百万美元资产家 庭总数由2012年的150万增至240万,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这意味着大量高净值人士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将面临个人财富和企业传承的问题。

设立家族信托究竟对财富传承有多大好处?家族信托在国内发展会否经历水土不服?国内财富管理机构又将怎么玩转家族信托这个神秘的“舶来品”?

家族信托国内崭露头角:供需两端“火候”皆到

谈及家族信托和财富传承,大家总是对来自海外的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肯尼迪等基业长青的百年家族津津乐道。不过近几年来,国内家族信托也开始崭露头角,其威力可从资本市场两个广为人知的正反案例中窥见一斑。

一个是2012年8月地产界女首富吴亚军离婚。其之所以被外界关注,就在于吴亚军通过设立家族信托实现资产的所有权与收益权的分离,避免了她和配偶蔡奎离婚波及到龙湖地产(00960.HK)的股权变动,也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司的平稳过渡和运行。

龙湖地产招股文件及年报披露,吴亚军夫妇早在龙湖地产上市前已设立一套良好的持股架构,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包括婚姻变故在内的一些风险。

2008 年6月,吴亚军与蔡奎分别设立了吴氏家族信托和蔡氏家族信托,并作为委托人将其交由管理人汇丰国际信托(HSBC International Trustee)持有。两只信托基金的受益对象分别是吴亚军家族和Fit All(以嘉许员工为目的建立的信托)、蔡奎家族和Fit All。而汇丰国际信托以吴氏家族信托、蔡氏家族信托的受托人身份全资拥有吴亚军、蔡奎各自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拥有的公司Silver Sea和Silverland,上述两家公司装有两人各自所持43.172%和28.725%龙湖地产的股份。

事后来看,吴亚军离婚并未给龙湖地产造成股权纷争和影响公司运营,对股票市场的冲击也不大。龙湖地产2012年的营业额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增长15.8%和20%。

而相较于吴亚军的前瞻性,在国内与之形成鲜明反差的案例比比皆是,土豆网的王微、真功夫的蔡达标、赶集网的杨浩然等企业大股东皆因财产隔离不利而让离婚威胁到企业的运营。

另 一个“反面案例”则涉及企业灵魂人物突生变故。2014年初,小马奔腾创始人及董事长李明突发心肌梗塞意外离世,随之爆发关于公司股权和发展走向之争的 “姑嫂内斗”,令这家国内影视业的“黑马”公司的股权结构、内部管理、未来发展前景以及雄心勃勃的上市计划都蒙上了一层阴影。究其症结,则是创始人在起初 股权安排上,采用了传统的、具有亲情味的”亲属代持,但未有一纸协议约定的模式,在当事人离世之后,所有的代持便成为真实持有。

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正在引发中国高净值客户对于家族信托、家族管理办公室的关注,也给中国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带来新的契机。随着过去支撑信托行业高速增长的融资业务模式需求递减、风险递增和竞争加剧,回归信托本源已成为全行业正视的问题。

“信托最大的转型是实现由受托人主动发起变为委托人主动发起,实现这个转型要经历财富增值、财富保值和财富传承三个阶段。”华澳信托副总裁范华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财富保值”正在成为高净值人群的首要财富目标,“财富传承”即所谓的家族信托需求也在进一步显现。

“我 们最早去参加家族信托的研讨会,不是去中国香港、新加坡就是瑞士,但是这两年在上海、北京也开始有这样的研讨会。”上海信托国际理财总部、家族管理办公室 副总经理蔡汝溶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这两年她明显能感觉到国内整个家族信托产业链在活跃起来。随着客户需求的倍增,不单是国内的信托公司、私人银行 开始布局,海外财富管理机构和离岸岛招商团也频频来华,可谓是客户端和服务端两头都热起来了。

“是 立足境内还是放眼海外,机构在开展家族信托业务也需要作出战略性的选择。”蔡汝溶表示,与目前国内大部分信托公司立足境内所不同的是,上海信托倾向于寻觅 各类海外机构建立平台开放式的战略合作,主要为客户提供跨境家族信托咨询服务。据了解,上海信托最近刚和Oracle Capital(甲骨文资本集团)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此前和新加坡、瑞士等地财富管理机构也已达成相关合作协议。

蔡 汝溶表示,公司暂不考虑以收购海外机构方式发展跨境家族信托。“我们此前也看到外资有类似的收购,比如瑞士金融机构在亚洲收购了一个财富管理团队组建亚洲 分部,但最后还是被卖掉,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文化冲突。与其投入过多精力在收购上,不如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各地各类型有实力的海外合作伙伴。”

家族信托中国式特色:私人定制+标准化

尽管最初的家族信托是基于英美法体系下的产物,但是相继启动家族信托业务的本土信托公司都在寻找可以借鉴的结构和模式,结合中国客户的特点和中国金融、法律环境的特色,进行创新和发展。

从海内外经验来看,“私人定制”无疑是家族信托一大特征。

“家 族信托没有产品推介材料。”范华介绍称,不同于一般金融产品的销售,客户在初次会面时就可以得到详细的产品介绍,包括实际、预期的收益来源等等。而家族信 托的开始在于“提问”,她和她的团队为此设计了100多个问题。只有交流得越充分,家族信托产品设计的轮廓才越清晰。而回答这些问题,能够引发客户进一步 的思考,只有“心与技术的结合”,最后设计出来的财富传承路径才会具有家族特有的烙印,具有可操作性。

为了阐释家族信托的“私人定制”特征,她向记者随手拈来三个曾经经手过的案例,委托人不同的诉求决定了家族信托搭建架构设计上的巨大差异性:

A 客户对第二代要求甚高,同时又热衷公益事业,最终在架构设计上将受益人定为儿子和某公益组织,通过一定条件的设置形成受益人之间的转换。B客户希望将财富 隔代传承给孙辈,这就需要测算第三代的年龄及对不同成长时期所需费用进行分配。C客户是位企业家,非常关注企业发展,希望传承财产继续用于企业经营管理, 最终为其设计的家族信托架构是:指定第二代为受益人,同时用家族信托向目标企业发放信托贷款,确定贷款期限、利率及抵押等要素,贷款到期后,由受托人回收 贷款,向受益人分配信托利益。

虽然家族信托“私人定制”烙印无法磨灭,但业内人士也反映,出于成本核算及私人定制门槛过高、国人对资产全权托管尚存顾虑等多重因素考虑,一些信托公司也开始探索推行可复制的家族信托标准化模式。

“我 们计划借鉴台湾地区的模式,在目前这个阶段通过推行类似标准化的产品把家族信托门槛降下来。”范华表示,在家族信托业务开展初期,大陆高净值人群对于将资 产全权交给机构还是会存在各种顾虑,可能最终只会将一部分资产交给信托打理,这点跟台湾地区当时的情况很像,于是台湾的信托机构就顺势推出了标准化产品, 比如财富传承是用于子女教育的,就根据子女教育的年龄测算出一个模型形成标准化产品。

长安信托也在去年底宣布,除了对3000万元以上高净值客户可以进行个性化定制家族信托之外,还把注重代际传承的“长”和倾力于财富隔离避险的“安”两大标准化系列产品的最低门槛降至300万元,做普惠制的家族信托。

“这种做法虽然在西方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在国内确实是可行的。”这种本土家族信托标准化模式的探索也得到蔡汝溶的认可。她表示,一单5000万到1亿 元人民币的个性化家族信托所牵扯的人力物力不会比一单几十亿的家族信托少。出于成本核算、业务盈利和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国内信托公司对于个性化和标准化流 程分别划定不同资产门槛不失为一种折中之举。

 

推荐主题阅读
购买流程
  • 选择并全面了解产品
  • 在线实名预约额度
  • 打款至机构募集专户
  • 确认到款,回寄合同
  • 项目成立,回寄确认函
  • 定期披露项目情况
* 买信网全程不接触客户资金,承诺保护客户隐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