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买信网,值得托付的信托产品投资理财配置平台!
首页 > 资讯动态 > 文章内容

曾于瑾描画2015险资政策图景:突破市场化改革最后一公里

时间:2018-05-05 14:01:24  

险资跨入10万亿俱乐部,仅剩临门一脚。

 

截至2014年11月,保险业总资产达9.83万亿元,资金运用余额8.94万亿元。

 

从1979年复业至2004年4月总资产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保险业艰难跋涉了25年。此后十年,保险业总资产以年均增长近1万亿元的速度,衔枚疾走。

 

即将跨入十万亿时代的险资,还会发生怎样的蜕变?

 

2014:多元化配置格局已成

 

截至2014年11月末,近9万亿元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投资收益率(财务口径)达5.35%,为5年来最好水平。

 

近5年来,险资的投资收益率曲线经历了一次触底反弹。按照财务口径统计,2009年6.41%,2010年4.84%,2011年3.6%,在2012年跌至3.39%的低谷后,2013年回升至5.04%。2014年有望再创新高。

 

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2012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松绑”。

 

在保险业总资产已近“10万亿”的时代,占比达总资产91%的部分被用于资金运用。其中,包括存款和债券在内的固定收益类占比约70%,权益类10%,另类投资15%;还有约5%其他类投资。

 

“多元化配置格局已经形成,是险资近两年的重大变化。” 中国保监会保险资金运用监管部主任曾于瑾在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过去在传统市场,险资主要投资于银行存款、债券、股票,投资收益受金融市场影响波动较大。如今,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品业已现身险资配置的大盘中。另类投资的大幅增长,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险资“长钱短用”的困局,解决了资产负债匹配的难题。

 

过去两年,险资运用创新可圈可点。产品方面,基础设施债权计划、股权投资计划、项目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资管产品“多箭齐发”。如已试点10单股权投资计划,规模接近800亿元,又如组合类资管产品受中小保险机构追捧,规模已达1800亿元。

 

近两年,险资作为长期资金更多地直接对接实体经济,“保团”成为诸多国家重大项目的合伙人。约1000亿险资投入棚户区改造、360亿险资参与中石油管道项 目、320亿险资参加中石化混改项目。险资可投资领域进一步放开,投资创业投资基金、设立私募基金等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上述种种,目前看来,险资运用的整体风险可控可测。”得出这样的判断,曾于瑾基于险资运用的“大数据”。目前90%的固收类投资集中于五大国有银行或AAA级债券,10%的流动资产能满足流动性需求,绝大多数的另类投资采用信用征集方式,大部分都有银行担保。

 

“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在放与收之间,保险资金运用的“新常态”正在形成。

 

2015:打通最后一公里

 

处于最佳历史期的“新常态”下,市场最关心的莫过于新一年监管政策的“风向标”。“放开前端的大方向不变,保监会将今年的重点工作放在细节之处。” 曾于瑾为新一年的工作明确了方向。

 

曾 于瑾解释,过去两年,保监会陆续放开了多项政策,从大方向上基本已与国际惯例接轨,但还有一些“毛细血管”没有疏通好,一些禁止性条款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 也必须梳理。如《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要求相关投资人员不得跟投,这实际上不符合当前市场惯例。2015年要做的就是一项一 项梳理政策,彻底解决这些末梢循环不畅的问题。

 

“打通最后一公里是最难的,这就好比两省修高速,各自建几千公里都没问题,但汇到交界处最复杂、最困难。”

 

除政策梳理外,2015也将是法规修订年。保监会重点将放在修订《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的暂行规定》三部规定,以及订立《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办法》上。

 

2009年制定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保险资金运用的“根本大法”,亟待与时俱进。

 

大资管产品混业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保险资管产品规模超过1万亿元,但法律地位没有真正确立起来,因此订立一部《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办法》迫在眉睫。

 

曾于瑾透露,2015年,保监会还将加快推进新的监管政策制度建立,包括对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境外投资等明确监管要求。并做好资产证券化、项目资产支持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前瞻性政策储备。

 

“保 险资金运用要顺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大逻辑,发挥长期投资的独特优势,在保证安全和收益的前提下,创新资金运用方式,提高资金配置效率,支持基础设施的互 联互通,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提供资金支持。”曾于瑾认为,保险资金要按照中央经济会议要求,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并在一定层面上引 领新常态。

 

鼓励创新VS防范风险

 

2015年元旦节前的最后一天,曾于瑾主持召开了一次资管机构高管会议,“2015年防风险将贯穿全年,保险公司切不可头脑发热。”

 

保险资金的特殊性,决定其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但管得太死,必然伤害市场活力。“放”和“收”,考验监管智慧。

 

事实上,监管者对“风险”的看法正在悄然变化。过去,保险资金严格控制入场,采取风险规避模式。而现在则放开前端,但要“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从“不出事”到“不出大事”,理念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变化。

 

“保监会从思想理念创新、政策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创新、产品业务创新五个方面不断推进保险资管的市场化。其中思想理念创新是第一位的,无论对监管机关还是市场主体都是如此。”

 

要鼓励行业勇于创新,保险机构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尝试案例制方法,由个别保险机构先行试点再向行业推广,涉及全行业的创新坚持政策制度先行。

 

“我们在最大程度上支持创新,并容忍创新带来的失败,这样既能保持市场的活力,又能够防范风险。”曾于瑾表示。

 

跑得最快的机构,不一定活得最长,保险资金运用必须稳健,遵循安全性原则,保险机构要做“百年老店”,应当在产品创新和风险防范之间做好平衡。

 

 

曾于谨从监管视角解析资管五大热点

 

●正在形成的新的投资优势将推动保险资管在大资管中脱颖而出。

 

●在大制度约束和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双重把关下,保险机构不会成为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接棒者”。

 

●“偿二代”对风险的精确识别、计量和“打击”,将更有利于“放开前端”,实现保险资产的多元配置。

 

●除了不动产,险资海外投资可能还会关注涉及“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涉及养老、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等。

 

●在保险资管领域谈注册制,原则上是希望所有的标准化产品都要注册。

 

大资管时代的保险资管独具优势

 

《中国保险报》:自2012年5月以来,中国的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一轮监管放松、业务创新的浪潮,打破了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证券基金管理公司、银行、保险公 司、信托公司之间的竞争壁垒,资产管理行业进入竞争、创新、混业经营的大资管时代。您如何理解大资管时代的特征?在这个时代中,保险资产管理将扮演什么角 色?

 

曾于瑾:大资管时代最主要的是行政管制与市场边界被重新划定,市场化监管规则与市场化竞争并行推进。过去,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资产管理机构,你干你的,我干我的,行业界限明确,泾渭分明。现在不同了,你能干的,我也能干了。

 

随 着我国金融领域改革不断深入,资产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说,混业竞争加剧,传统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已经逐渐模糊,银行、证券、保险 等产品逐渐趋同,投资领域也很类似,竞争日益激烈。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正改变着金融业的行为方式和发展格局。“大资管”概念体现了当前金融市场发展 变化的时代特征。

 

大资管时代,其特征还包括,中国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将拓展资产管理行业的广度和深度;互联网金融将 持续冲击传统资产管理模式,其“鲶鱼效应”会促进传统资管行业的变迁;信用风险暴露与金融创新加速并存的新资管市场环境到来,潮水退去后更凸显真正的风险 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居民资产结构的多元化配置将成为影响资产管理行业的重要变量。

 

保险资产管理经过十几年 的专业化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优势,如可以在全球内配置,几乎可以投向所有市场,长期负债能做长期投资,在固定收益类投资方面经验丰富。更为重要的 是,保险资管正在形成一些新的投资优势,包括长期股票投资优势,股债结合产品投资优势等等。这些优势将推动保险资产管理在未来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 金、期货大资管中脱颖而出。

 

保险机构不会成为风险“接棒者”

 

《中国保险报》:目前保险资金通过股权或债权投资计划等方式参与到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前车之鉴已有,银行资金曾深陷地方平台贷款泥沼,目前呈撤出态势。此时,保险资金进入,如何评价和防范其中的风险?会不会成为此类风险的“接棒者”?

 

曾 于瑾: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如何看待当前地方政府性债务,以及如何看待“43号文”发布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问题。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粗放式持续扩张,已成为我 国财政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隐患,地方融资平台规模虚增、负债高、盈利差等问题凸显。2014年10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规定》 (国发〔2014〕43号)出台,允许地方政府适度举债,这将对平台公司发行的债务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保险投资而 言,风险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存量风险。“43号文”要求对平台公司既有债务重新分类带来的风险。保险机构投资的平台公司债务,除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以 外,还有一块重要的是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的债权投资计划,大约9000亿规模,其中以平台公司资产为基础发行的债权计划占整个债权计划的一半左右,基本都有 较强的增新措施,风险总体可控。前段时间,“14乌国投债”“14天宁债”等地方政府都发文拒绝承认其属于政府债务,还好险资没有涉足,但这就要求我们强 化风险监测,密切跟踪“43号文”发布后,各省对平台公司既有债务的分类情况,跟踪因重新划分带来的债券、债权计划的信用降级风险。

 

二 是信用风险,或更进一步说,是交易对手风险。无论是平台公司新发行的债券,还是资产管理公司以平台公司资产为基础资产新发行的债权计划、股权计划,都不再 是政府债务,都需要认真展开信用评估。因此需要防范几类风险,如强调基础资产所在省份和区域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平台公司本身要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和偿债意 愿,强调要有较强的信用增级。

 

令人欣慰的是,从2005年发行短期融资券开始,保监会便明确要求建立信用评估队伍, 目前已有300人的信用分析团队。先后下发了保险机构债权信用评估指引、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标准等规范性文件。因此,在大制度约束和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双 重把关下,保险机构不会成为风险“接棒者”。何况,目前保险机构的选择余地很大,不一定非要在平台公司上做文章。

 

“偿二代”有利于险资多元化配置

 

《中国保险报》:即将建成的“偿二代”标准体系是业界关心的大事。“偿二代”建设对保险业的资产管理会带来哪些影响?保险资管应该如何应对“偿二代”体系所带来的变化?

 

曾于瑾:“偿二代”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放开前端、管住后端”,前提是后端能够管得住,偿付能力监管是管住后端的重要手段,“偿 二代”对风险的精确识别、计量和“打击”,将更有利于放开前端,让保险机构在更广泛的范围和领域自主投资、自主决策,实现资产的多元配置。

 

“偿二代”将对资产配置结构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偿二代”对不同大类资产、同一大类资产项下不同小类资产的最低资本计量均设计了不同基础风险因子和特征因子, 使得各类资产所需最低资本不仅与“偿一代”存在明显差别,也使得各小类资产间存在明显差别。以上市普通股票为例,沪深主板、中小板股、创业板股基础风险因 子分别确定为0.31、0.41、0.48,不仅与“偿一代”存在明显不同,不同的板市场间也存在显著不同。各保险机构从节约资本的角度,必然调整资产配 置,以实现最低资本消耗最小。这可能带来一系列的资产调整,包括大类资产和同一大类下的不同品种。

 

“偿二代”使投资风险管控能力强的机构脱颖而出,风险管控能力将成为保险资产管理核心竞争力之一。投资风险管控得好,将大大节约最低资本,从而在竞争中获得先机。因此,保险资金运用要认真分析“偿二代”可能带来的变化,提前做好准备。做好资产配置工作,加强风险管控。

 

险资“出海”要防三类风险

 

《中国保险报》:2014年,保险资金频频出海投资。对于这种“淘金”行为,保险会特别要求“要把风险防范意识放到第一位,探索建立成熟、可计量的风险管控模 型,逐步形成与保险资产国际化配置相适应的风险管理能力。”您认为,险资海外投资都面临哪些风险?除了买不动产,保险资金还可以关注哪些资产类别?

 

曾于瑾:险资投资海外主要有三种风险,第一个是法律风险,这也是最大的风险。海外投资比较复杂,特别涉及到另类投资的时候更复杂,需要大量的法律知识,两个 区域的法系不同,因此要进入海外市场,首先要认识到他们的法律和我们的不一样,保险机构必须要按照新法律规则来玩。二是政治风险,各国政府都有强烈的保护 本国企业的意识和手段,这也是政府的执政基础,比较好理解。此外,各国之间外交关系比较复杂,比较敏感,都将成为投资的不确定性,成为风险。三是收益风 险,也包括汇率风险,2014年保险机构在海外投的这几个不动产项目,投得都非常漂亮。但是不动产资产受市场影响很大,投资收益跟投资成本关系更密切,如 不认真评估,很容易影响收益率。

 

除了不动产,险资海外投资可能还会关注以下这些领域,包括涉及“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境外私募股权基金,涉及养老、医疗健康领域的股权、不动产等等。这些都需要保险机构根据市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决定是否投资。

 

注册制可为标准化资管产品增信

 

《中国保险报》:2014年,注册制是高频词。保险资产管理如何推进注册制改革?

 

曾于瑾:证监会讨论的注册制,主要是发行和上市审核制度设计问题。目前来说,在保险资管领域谈注册制,原则上是希望所有的标准化产品都要注册。保险资管产品 注册的好处显而易见,它能起到增信的作用。比如说企业年金明确要求只能投经监管部门注册的产品,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也有这方面要求,必须买经注册的保险资管 产品。可见,市场对注册过的产品认可度较高。

 

注册的产品一定是标准化的产品,没有定型的产品,是无法实行正常注册 的,正常的注册仍然要有审查,但集中在合规性和完备性。未来保险资管产品的总体趋势就是发展和完善标准化产品,这些产品都要进行注册。对于非标准化的产 品,实行注册制之外要另外有些特殊程序,比如说监管部门的评估等。未来注册这项工作,将主要放在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

 

推荐主题阅读
购买流程
  • 选择并全面了解产品
  • 在线实名预约额度
  • 打款至机构募集专户
  • 确认到款,回寄合同
  • 项目成立,回寄确认函
  • 定期披露项目情况
* 买信网全程不接触客户资金,承诺保护客户隐私